2024年7月14日上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方文学与文明互鉴:全球化语境下的东方当代小说研究”项目组第三次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外文楼206会议室顺利召开。研讨会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院校的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共同探讨项目的最新进展与计划。
课题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东方室主任钟志清研究员首先对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她简要介绍了自第二次项目研讨会以来各国别、区域文学部分的写作进展,并特别提到项目组新纳入了中亚文学的部分,这将进一步充实项目的研究实力。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汇报概要部分撰写的进展,同时就下一步作家论部分的写作提纲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她表示,终期成果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希望成果既能展示当代东方小说的多元化特征,又真正凸显出“文明互鉴”的主题。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明教授在会上致辞。他表示,作为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十四五规划的4个重大项目之一,此项目展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这离不开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心和团队和谐的氛围。此项目是合作和交流的典范,促进了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与社科院外文所的合作,也对国内东方文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项目内部的交流能够扩展视野、激发灵感,尤其有益于年轻学者的发展。他期待项目能取得丰硕成果,成为东方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标杆。
随后,各国别、区域文学部分的负责人分别进行工作汇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翁家慧汇报了今年以来与项目相关的论文发表和学术活动,并围绕社会问题与女性文学、作家的跨文化体验、日本当代小说和中国文学的交流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当代小说部分的写作进展。她同时汇报了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讲师黄莹撰写的蒙古国当代小说概述的内容及后续的写作提纲。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助理研究员郑友洋汇报了菲律宾当代小说概述的写作进展,从现代化焦虑和民族认同建构等角度介绍了对具体作家的研究思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郄莉莎围绕印尼当代文学的三个历史阶段与文学特征汇报印尼当代小说的概述部分,不同代际作家之间的传承和创新以及女性文学创作是她的研究重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张哲从创作语境、发展脉络和小说流派等角度梳理了缅甸当代小说的发展特点,提出将畅销小说和影视改编小说作为经典关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长聘副教授史阳汇报了近期撰写的关于菲律宾文学史的论文成果,介绍了计划选取的代表性作家与研究思路,并从经典化和现当代的定义等角度阐述对东南亚当代小说部分的整体思考。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张忞煜汇报了对印度印地语文学的研究设想和阶段性成果,围绕人民性和世界性、民族主义文学与左翼文学、海外印地语文学和对后殖民主义的反思等问题阐释写作框架。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讲师任筱可汇报了近期的论文成果,并以印度左翼文学创作的历史和常见主题为框架论述写作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助理研究员黄怡婷围绕印度英语小说的本土化创作实践与阶段性特征谈论研究内容,提出以地区写作和类型小说作为关注重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沈一鸣介绍了伊朗当代小说的研究进展,提出以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创新、电影和商业化小说为主要研究方向。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讲师唐珺介绍了阿拉伯小说部分的写作框架,即由挖掘历史、凸显现实、自我与他者关系、写作手法创新构成的四大景观。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副研究员王晓宇提出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文学作为中亚小说部分的研究重点,主要涉及中亚国家去苏联化、城乡二元对立等文学议题。
项目组成员在研讨过程中形成了多项共识,如强调每个国家或区域文学的独特性、根据地区特性定义经典、纳入流行文化和新兴文学形式等。会议最后,钟志清研究员就文本分析工作提出建议,即从不同角度阐释文本,在突出特色的同时尽量契合大主题。陈明教授肯定了此次会议取得的共识,表示项目组成员的汇报体现了东方文学的丰富性和交融互鉴的特色。
项目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