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宇(北京大学东语系古代东方文明专业硕士生) 
 
 
一、古地亚及拉加什第二王朝
 
古地亚(Gudea)是被称为拉加什第二王朝的第七位统治者[1], 其统治在其岳父Ur-Bau之后,以下为拉加什第二王朝的王表[2]:
1:Ur-Ningirsu I                2:Pirig-me
3:Lu-Bau                     4:Lugula
5:Kaku                       6:Ur-Bau
7:Gudea                   8:Ur-Ningirsu II
9:Ur-GAR                    10:Ur-ayabba
11:Ur-Mama                  12.Nammahani
拉加什第二王朝的年代,依然是一个未明确的问题。P.Steinkeller认为,古地亚及其后继者与乌尔第三王朝的头两位统治者Ur-Nammu和Šulgi处于同一时代。[3] 一般认为乌尔第三王朝始于公元前2111年,终于公元前2003年。[4] 但是P.Steinkeller的观点受到了另一位亚述学家F.Carroué的反驳,他认为直至古地亚的统治结束之时,Ur-Nammu的统治还尚未开始。[5]
 
二、圆柱的形制及其出土地点
 
古地亚圆柱铭文(inscriptions on cylinders)的主体部分刻写于两个粘土圆柱,即圆柱A和圆柱B之上。圆柱A高61厘米,直径32厘米;圆柱B高56.5厘米,直径33厘米,现藏于卢浮尔博物馆,馆藏号码为MNB1511;另有残片十二块。圆柱A共分30栏(column),814格(case);圆柱B共分24栏,552格。全文总计54栏,1366格。[6] 有许多古地亚时期的铭文保存下来,包括刻写在他本人的黑色闪长岩制的坐像和立像上的铭文,因此相较拉加什第二王朝的其他统治者,我们能够较清楚地了解古地亚本人及其统治时期的情况。上述提及的铭文全部出土于伊拉克境内的Tello,即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吉尔苏(Girsu)。自1877年开始,法国考古队在这一遗址不断进行挖掘,发现了大批文献和实物。[7]
 
三、铭文的主要内容
 
Th. Jacobsen认为圆柱A及圆柱B是一个完整的三步曲的中间及最后部分,这一三步曲被称为“宁吉尔苏的神庙已经建造完成…”。这一三步曲是为了庆祝古地亚重新建成吉尔苏的宁吉尔苏神(Ningirsu)神庙埃尼努(Eninnu)[8] 而作的神庙赞美诗(Temple Hymn)。三步曲的第一部分已经佚失,这一部分被称作“丢失的圆柱X”。Jacobsen认为丢失的部分很可能包括了对神庙和宁吉尔苏神本人的赞颂;也有可能记述了古地亚本人重建神庙的原因;还可能记述了古地亚被城市之神宁吉尔苏选为统治者的过程。
圆柱A所记述的情节遵循了一种固定的模式:
1.恩利尔神的首肯,他的首肯对于一切事业都是一项必要条件。
2.该事业由某位神委托给人类统治者。
3.对实际建筑过程的记述。
在圆柱A中,宁吉尔苏神遵从恩利尔神的旨意,要求古地亚为其建造神庙,而古地亚本人则察觉了神的意图,因此献祭牛羊,寻求在梦中得到神示。但是他不能理解自己在梦中所得到的景象,因此他旅行去找宁吉尔苏神的姐妹,尼娜城[9] 的南舍女神。南舍女神为他解释了梦中所见的情景,但是又劝他在第二个梦中向宁吉尔苏神寻求更多的启示。在第二个梦中,神向古地亚展示了他的许多不同的神殿及其各自迥异的风格特征,最后才展示了埃尼努,并解释了它所代表的含义。这样古地亚才最终理解了神意,开始着手实际的工作,包括组织人力、向外国购买建筑必需的材料还有最后真正开始建造等等情况。这一切都在圆柱A中有详尽的描述。[10] 圆柱A保存得比较完整,仅在第十四栏到十七栏的上部和十八栏的中部破损,以及一些局部的表面损伤。
圆柱B不及圆柱A保存完好,除了一些表面损伤之外,第八栏的下部破损,一条裂缝横贯第十四到第十五栏的中下部,另一条更大的裂缝使得第十八栏和第二十四栏的部分以及十九栏到二十三栏的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一都缺失了。[11] 圆柱B所记述的,构成了这一完整的三步曲的最后一个部分,内容包括宁吉尔苏神及其配偶迁入他们的新居,第二天的早晨他们如何被唤醒,宁吉尔苏神如何安置自己的家人,还有如何让低阶的神来为自己服务。在对古地亚所馈赠的礼品描写了一番之后,又讲述了神庙的行政职能,描写了神庙内的陈设以及竣工后的欢宴。整个的叙事以古地亚为宁吉尔苏神和他的客人们举行的一场乔迁喜宴而结束。这些客人是苏美尔的主要神灵,他们为神庙举行了一场正式的降福仪式,并为神庙的建筑者——古地亚降下祝福。[12]
 
四、研究回顾以及我们的任务
 
古地亚圆柱铭文的研究开始得很早,E.de Sarzec于1884-1912年间发表了两个圆柱的照片。此后其他研究者出版了大量著作,这些著作包括对文献的抄写、翻译并加以注释以及基于文本的深入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成果。著名的译文包括A.Falkenstein(1953)所做的德译以及Th. Jacobsen(1987)所做的英译。早在1907年,F.Thureau-Dangin就把该文献加入自己所编的SAK中,并于1925年译成法语。对于残片的整理工作也是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初只发表了十一块残片,第十二块残片由A.Baer于1971年发表,[13] A.Baer还试图对圆柱B的残缺部分进行修补。最近的研究和翻译包括M.Steible所出版的NSBW,以及D.O.Edzard所作的英译(1997)。
从宗教研究的角度而言,古地亚圆柱铭文作为一篇神庙赞美诗,对于研究后期苏美尔时代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思想以及当时的宗教仪式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也有诸多涉及,包括社团的组织,本国与外国的贸易交往等等方面,从许多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日常生活。作为一篇文学作品,该铭文是现存最长的苏美尔语文学作品之一,[14] 而且其叙事跌宕起伏,描写优美,语言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因此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古代文学的精品,同时也是苏美尔语言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材料。
但遗憾的是,这一重要文献至今没有完整的汉译发表。本学期开始,我们古代东方文明专业的几位研究生在拱玉书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古地亚圆柱铭文的研读,我们所要作的工作不止要对文献本身进行翻译,我们还将从历史学、语言学以及宗教乃至哲学等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下面是我们共同翻译的《古地亚圆柱铭文A》的第一栏,录在下面,以飨读者。
 
五、《古地亚圆柱铭文A》节选
 
Col.i
 
1.u4 a[n-k]i-a nam tar-[ra-d]a
2.laga[ški]-┎e┑ me-gal-la [saĝ] an-šè mi-ni-íb-íl
3.den-líl-e en dnin-ĝír-sú-šè igi-zi mu-ši-bar
4.iri-me-a níĝ-du7 pa nam-è
5.šà gú-bi nam-gi4
6.šà den-líl-lá gú-bi nam-gi4
7.šà gú-bi nam-gi4
8.a-ĝi6-uru16 nam-mul ní-íl-íl
9.šà-den-líl-lá-ke4 ídidigina-àm a-du10-ga nam-túm
10.é-e lugal-bi gù ba-dé
11.é-ninnu me-bi an-ki-a pa-è mu-ak-ke4
12.énsi lú-ĝèštu-daĝal-kam ĝèštu ì-ĝá-ĝá
13.níĝ-gal-gal-la šu mi-ni-mú-mú
14.gu4-du7 [m]áš-du7-re6 si im-sá-sá-e
15.sig4-nam-tar-ra saĝ mu-ši-íb-íl
16.é-kù dù-dè gú-bi mu-ši-íb-zi
17.lugal-ni-ir u4-dè maš-ĝi6-ka
18.gù-dé-a en dnin-ĝír-sú-ra igi mu-ni-du8-àm
19.é-a-ni dù-ba mu-na-du11
20.é-ninnu me-bi gal-gal-la-àm
21.igi mu-na-ni-ĝar
22.gù-dé-a šà-ga-ni sù-rá-àm
23.inim-e mi-ni kúš-ù
24.ga-na ga-na-ab-du11 ga-na ga-na-ab-du11
25.inim-ba ha-mu-da-gub
26.sipa-me nam-nun-né saĝ ma-ab-sum!-sum
27.níĝ maš-ĝi6-ke4 ma-ab-de6-a-ĝá
28.šà-bi nu-zu
29.ama-ĝu10 ma-mu-ĝu10 ga-na-túm
 
第一栏
 
1.当命运决定于天地之间,
2.拉加什昂首向天。
3.恩利尔凝视主宁吉尔苏,
4.他(恩利尔)使得我们城中事物都复得其所,[15]
5.河水充盈,
6.恩利尔之水充盈,
7.河水充盈,
8.水光闪烁,令人生畏,
9.恩利尔之水,底格里斯河,带来甘甜的水。
10.神庙的主人说:
11.“埃尼努必使其神力在天地间显耀。”
12.恩西,善听的智者,侧耳恭听,
13.(他将)着手于宏伟的事业,
14.献上肥美的牛羊。
15.命运之砖抬起头,
16.渴望献身于神圣的庙堂。
17.那一日,在梦中看到他的主宁吉尔苏,
18.古地亚把目光转向主宁吉尔苏,
19.他(宁吉尔苏)命他(古地亚)建造神庙。
20.-21他(宁吉尔苏)让埃尼努在他(古地亚)面前显现,它的神力是那样宏大。
22.睿智的古地亚,[16]
23.他不断地思索着神的嘱托:
24.“唉,我一定要告诉她!唉,我一定要告诉她!
25.愿她就站在我身边,把这告诉给我。
26.我,牧羊人,高贵的事物,来到我的身边,
27.-28.我不能了解,梦带给我的真意。
29.我要把那梦带给我的母亲!”
[1] 拉加什为古代两河流域古城,其现代地名为al-Hiba,位于伊拉克境内。关于拉加什第二王朝请参见F.R.Kraus,ZA 50 [1952], 30。
[2] D.O.Edzard,Gudea and His Dynasty,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Toronto,Buffalo and London,1997.(以下简为D.O.Edzard 1997)
[3] JCS 40 [1988], 47-53.
[4] Barthel Hrouda,Der Alte Orient:Geschichte und Kultur des Alten Vorderasien,C.Bertelsmann GmbH,1991.
[5] ASJ 16[1994],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