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明(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
为进一步推动国内东方文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增进全国高校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调动和利用全国相关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优势资源,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帮助研究生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使研究生能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年6月29日至7月12日联合举办“东方文学前沿问题研究”研究生暑期学校,有关情况如下。
一、提高认识、认真规划,努力办好研究生暑期学校 
东方文学研究中心近年曾申报过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外国语学院组织相关教师根据《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认识到研究生暑期学校是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一部分,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目的,是要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的优质资源,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培养单位之间相互承认学分,促进研究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研究生暑期学校利用暑期,面向全国招收在学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聘请海内外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老师,分学科专题开设系列课程和科学前沿学术报告,介绍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根据教育部精神,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分别于2007、2008年组织相关教师详细论证了申报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可行性,积极筹备和申报,精心制定了承办方案和课程方案。
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申报虽未获教育部批准,但得到北大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北京大学批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09年“东方文学前沿问题研究”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在暑期学校项目获北大研究生院批准后,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学校专门成立了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小组,安排部署有关工作;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贾爱英女士对本次暑期学校多方指导,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维教授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政教授多次主持召开有关教师参加协调会,对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师资队伍、课程教学、科研活动安排等作出明确指导,项目小组对研究生暑期学校期间的后勤、安全保障等工作作出周密安排;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外国语学院项目小组老师群策群力,多次专门组织召开项目论证及实施会议,部署项目实施方案,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在暑期学校举办过程中,暑期学校项目负责人统筹领导,制订了周密的工作方案,工作小组成员按其分工具体实施各项方案。如暑期学校为学员精心制作了暑期学校的书包、准备了教材(《东方文学研究集刊》第1、2、3、4集)、安排了住宿、准备了饭卡、发放了教学资料(《东方文学研究通讯》等)、为合格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等。在学校研究生院、教务处、人事处、国际交流处、图书馆、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校医院、后勤集团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对暑期学校的举办提供了大力支持并积极配合,为本届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聘请国内外名师、安排高水平学术讲座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涵盖了印度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和亚非语言文学四个博士点,14个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19个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本期“东方文学”研究生暑期学校依托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阿拉伯语言文化系、日本语言文化系及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中心等系所的老师们的教学师资力量,同时聘请国内外东方文学研究领域的一流学者授课,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国外著名大学的教授授课。
本期暑期学校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教育部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下属四个二级学科——印度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和日语语言文学、教育部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属二级学科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的文学研究理论水平和学术研究的创新能力。
在北大研究生院、外国语学院的领导和资助下,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北大在国内外学术界的优势资源,为学员搭建一个与大师面对面交流、跟踪本领域学术前沿、开拓学术研究视野的平台。 
“东方文学前沿问题研究”暑期学校项目邀请等22位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的著名学者担任讲座教授,邀请来自德国古藤堡大学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台湾佛光大学、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和学府、在东方文学学术领域建树颇丰的22位学者担任教师。共设置22次学术讲座、1次文化考察(请中国世纪坛讲解员讲解世界文明的起源)、1次学术考察活动(学员参观中国世纪坛“世界伟大文明展览”),举办了2次“学员学术论坛”,本次暑期学校学术讲座涵盖东方文学各级学科的主要内容。暑期学校还特意邀请了相关老师作为特邀主持认对当天演讲和学生的学术论文逐一进行点评。暑期学校项目组还在北大教学网开辟了本次暑期学校的网络专栏,陆续登载优秀学员撰写的学习感想,还计划将本次暑期学校授课教师的部分录音、课件和相关材料上传到相关专栏中,供那些对暑期学校感兴趣但是未能参加的教师和学生下载学习使用。
通过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充分整合利用了校、院、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等长期积累的优势学术资源;通过研究生暑期学校中所探索的教学与科研并进、批评与建议共存的形式,让学员相互砥砺思想,切磋技能,提高了学员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 
三、积累经验,扩大影响,探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途径 
  经统计,2009年“东方文学前沿问题研究”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申请人数近200人。项目小组经过认真遴选,决定扩大招生规模,共招收国内近30所所大学的74名优秀研究生和青年骨干教师(其中博士青年教师22人、博士生12人、研究生40人)作为学员参加了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习,此外,还有近20余名旁听生旁听了暑期学校的讲座,他们对北大成功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给予高度评价。 
学员普遍认为,北京大学的学术氛围非常好,整体的学术水平高,所邀请的讲座学者大都是国内外一流的学者,对提高学员们的研究素养和学术水平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所学专业不尽相同,学员们对暑期学校的教师聘任和课程设置也有一些新的期望,但总体上对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举办过程和教学效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北京大学能够继续把研究生暑期学校办下去。
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是北京大学积极贯彻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一项具体举措,为学校提高研究生质量积累了宝贵经验。在研究生暑期学校中,面向全国招收在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聘请海内外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介绍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对于充分开发和利用研究生教育的优质资源、提高学校相关学科的学术竞争力,对于促进全校研究生教育与国内外一流研究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对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举办本期暑期学校,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老师们认为,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举办不仅推动了与东方文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扩大了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而且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为深入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为提高研究生质量作出了有益探索。
具有坚实的学科学术知识背景、广阔的国际视野、宽广的国际胸怀是新世纪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本次暑期学校邀请境内外学者主讲,把培养造就具有国际眼光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作为暑期学校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力求通过教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和改进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
2009年“东方文学前沿问题研究”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势必为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来年的暑期学校的举办积累宝贵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