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成果

东方现当代文学数据库

主持人:唐仁虎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东方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处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位,那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在为争取民族独立或战胜外国侵略者而艰苦奋斗,各国的文学创作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些国家和地区先后赶走了外国入侵者或取得了独立,文学反映的生活的状况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的科技和文化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进入亿万家庭,整个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量呈几何级增加,地球似乎在瞬息之间缩小了许多,地球上的公民恍如生活在一个村子里,地球因而被称为“地球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东方现当代文学,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文学进行深入系统的资料收集整理,以求全面系统地了解和展现近百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来的东方各国文学的发展概貌及其特点,这样的课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此外,由于现当代东方文学作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作品,翻译介绍到我国的很少,除掌握东方国别语言的专家学者能看懂原文作品外,其他人对东方各国的现当代文学知之甚少。我们希望借此课题,把精通东方各国语言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试图把现当代东方各国文学的作家作品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使得从事外国文学教学研究的人士以及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东方现当代文学的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了30余部论述东方文学史方面的著作,此外还有东方国别或某国的某种语言的文学史近百部。这些文学史著作各有特点,但除国别文学史和语种文学史外,大多比较简明,重点比较突出。对整个东方文学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学术价值最高的当数季羡林主编的《东方文学史》和栾文华主编的《东方现代文学史》。但是,这些著作所涉及的年限大多截止于现代文学,对20世纪下半叶的当代文学论述较少。当然,也有例外,如季羡林主编的《东方文学史》对有的国家或地区、语种的文学只写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再如叶渭渠的《20世纪日本文学史》、石海峻的《20世纪印度文学史》,分别对20世纪的日本文学和印度现代文学进行了论述。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专著论述的重点还是偏重古代和近现代。
另外,国内从事东方文学,特别是从事东方语言文学教学的高校教师和专门从事东方文学研究的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东方现当代文学的论文。这些论文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采用资料多为第二手资料,信息量明显不足。
国外对东方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大多为东方各国学者对本国的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比较多,成果比较丰富。就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国外有不少的文学网站,但似乎还没有对东方现当代文学进行总体研究的网络资料。在国外,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有关文学动态的印刷文本资料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主要体现在各类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涉及世界文学动态的各类报刊杂志,如《纽约书评》、《纽约时报书评》、《英联邦文学》、《今日世界文学》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第二类是实证性的资料汇编类工具书,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出版的《世界文学与时代》、《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文学传记词典》等收录作家作品的大型工具书;第三类是有关各国当代文学走势的理论研究,如Gayatri C .Spivak: Death of a Discipline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3)等。此外,亦有大量按国别、时代、体裁分类的作家和作品网站及数据库,为文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但与上述印刷文本资料一样,这些网站及数据库大多是西方国家的,以西方语言为媒介,难以为广大的中国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方便。同时,这些网站和数据库大多是按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设计的,仍然是西方中心论,对东方文学的介绍很不足,对东方文学没有总体研究和全面介绍。这些网站也无法展现中国学者研究东方文学的独特视野和已取得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