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成果

东方古代文论史

课题名称:东方古代文论史
课题负责人: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 王邦维 李强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在国内目前尚属空白。但是,近年来,围绕着本研究领域的基础性(指东方国家的国别史方面的研究)研究,已有学者(包括本课题组成员)发表了一些内容详实、极有学术价值的专著和论文,这些都可视为本研究领域的先行成果,极富参考价值。
东方国家有着长期探索文学理论的历史,其中,东方的古代中国和古代印度就与西方的古代希腊一起被誉为世界文学理论产生的三大源头。就东方文学理论的整体而言,特别是古代的东方文论,无论在理论体系,还是在基本范畴上,都具有与西方文论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理论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对东方文学理论的研究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东方文学理论在目前方兴未艾的比较文学、比较诗学的研究中,仍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正本清源,从基础研究开始,系统、客观地发掘、整理和研究东方的文学理论(特别是古代的东方文论),并通过与西方文论的比较研究,阐发东西文论之间的异同,让西方认识东方的文论,让东方重新评价自己的文论,还东方文论在比较诗学中的应有地位。所以,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在国内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而且在国际上也将为本研究领域做出中国学者的贡献。
二、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
分上古(~三、四世纪)、中古(三、四世纪~十三世纪前后)、近古(十三世纪前后~十九世纪中叶)、近代(十九世纪中叶~二十世纪初)和现代(二十世纪初至今)五编,按时代、国别分别论述东方各国的文学理论。内容包括:1.概述(论述东方各国文学理论产生的源流、发展轨迹、体系和结构) 2.东方各国主要文论(包括批评原则、概念、术语)的阐述。3.东方国家主要文论的影响研究  4.东西方主要文论的比较研究。
研究方法:
1.由于本课题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将联合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一起协作攻关,共同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2.由于本课题属于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所以必须采用综合研究的方法(比如交叉运用比较文学研究的平行研究、影响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社会历史研究法、新批评研究法、当代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美学等等)。这样才能在资料的发掘和整理、文论的评介、分析和阐发、东方国家主要文论的影响研究、东西方主要文论的比较研究上有所突破。
三、本课题研究预计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突破
1.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追溯东方各国文论产生的源头和发展轨迹。对主要国家(如印度、伊朗、日本、阿拉伯国家等)文论的滥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行纵向的研究,目的在于重新认识和评价东方文学理论的历史地位。
2.在追本溯源的基础上,通过对原始文献的发掘和整理,运用平行研究、影响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以及社会历史研究法、新批评研究法、当代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美学的方法对东方国家主要文论的异同和影响关系进行横向的研究,力求立体地阐释东方国家文学理论的特性和共性,以及交流影响的途径、轨迹和历史。
3.通过对东方文论的整体研究,在理论体系和基本范畴上,就东西方文论的民族特色和理论价值进行比较,阐发东西方文论之间的异同。从世界文学和比较诗学的角度探讨东西方文论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可能性,让西方认识东方的文论,还东方文论在世界文学和比较诗学中的应有地位。
4.本课题将从东方各国的文献中发掘和整理出新的资料,有些资料将首次翻译成中文。
四、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使用地位及预期效果
    研究成果是一部60万字的专著,预计三年完成。将成为高等学校中文系和外文系以及外语类院校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理论课程的教科书,同时也将成为外国文学研究者、外国文学理论研究者(特别是东方文学理论研究者)和外国文学爱好者的重要参考书。
五、课题组成员及子课题分工情况
王邦维   课题负责人、负责印度部分
李  强   课题负责人、负责东北亚、亚洲其它国家部分
黄宝生   负责印度部分
孟昭毅   负责东西文论比较部分
仲跻昆   负责阿拉伯•波斯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