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动态

“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学和文化交流”课题讨论会纪要

时间:201945日13:00-14:30

地点:外国语学院新楼401会议室

参加人:吴杰伟、史阳、金勇、黄轶、熊燃、张哲、郄莉莎陈田颖、温华翼、许洋、邱伟龙、陈俊武

主持人:吴杰伟

记录人:陈俊武

会议议题:汇报项目经费拨款情况,梳理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讨论研究中存在的困难,讨论该项目其他注意事项。

 

主要内容:

  • 汇报项目经费拨款情况

吴杰伟老师汇报了该项目的经费拨款及使用情况。目前,该项目的经费已经可以开始使用,各位课题组成员需妥善保管与项目相关的票据凭证,明确经费使用计划。

 

  • 梳理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讨论研究中存在的困难

   吴杰伟老师主要负责“中国东南亚大众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这一子课题。结合上学期“东南亚文化”课上学生的课堂报告及学期论文,确定目前关注的重点在于网络小说,所选的国别为泰国和越南。同时计划将该子课题与戴锦华老师的项目对接,从中寻找新的研究范式和思路。此外,吴杰伟老师还建议关注新的领域,例如电影、戏剧等多元文化现象,通过拓展材料,对现有研究进行补充。

熊燃和金勇老师参与“东南亚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这一子课题目前正在按计划开展相关研究和指导工作。首先,熊燃老师提出对于中国形象在东南亚文学作品中的建构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古代时期”、“民族独立时期”以及“战后及互联网时期”。熊燃老师计划将该课题作为一个问题场域,通过研讨会和征集论文等形式,将同类学科成果进行整合,最终预计形成该主题的论文集。同时,熊燃老师正在对张晓彤的本科论文进行修改,思考如何更为客观地描述东南亚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预计近期进行发表。

金勇老师此前一直关注《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情况。泰国作家在转述《三国演义》的时候,会自然认为小说中反映的正是元末明初的中国社会现象。同时,泰国文学作品中也有对张无忌、郭靖等武侠小说角色进行描述,这些也代表了中国元素和中国形象。此外,金勇老师建议关注更多的东南亚国家的文学作品,希望项目能覆盖更广泛的范围,形成更具代表性的研究。会议还讨论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稿件的可行性,建议通过以举办研讨会或者参加其他院校研讨会的形式,与更多的学者进行交流,并请他们加入到项目当中。

黄轶、郄莉莎和张哲老师参与了“东南亚民族经典作品与作家研究”这一子课题。黄轶老师提出“如何客观看待何塞•黎萨尔更加认同自身菲律宾人身份,为了回避自身华人血统问题而刻意对华人形象进行负面化描述”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涉及到殖民时期菲律宾人对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认同的问题。黄轶老师将问题作为本科生课程期中讨论的主题,结合学生的讨论继续完善自己在该问题上的认识。

郄莉莎老师近期搜集到最新出版的关于普拉姆迪亚的文献,并结合文献对原有论文进行修改。早先的关注点多在他的民族主义思想,而在研的子课题将更加关注他对华人形象的描述。该部分的讨论也涵盖了是否能将研究视野稍作放大,从文学扩大到文本,关注对象国新闻等媒介机构的报道,从中观察中国形象在报道中的变化等问题。

张哲老师主要关注中缅两国共同关心的密松电站和莱比塘铜矿等热点问题,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从民间故事和民俗学的角度进行解读。莱比塘铜矿所在地是雷迪长老生前活动的重要场域,通过对雷迪长老在此的活动进行梳理,尝试总结出他的宗教思想以及民族主义思想。张哲老师提出民间故事的现代性解读问题,希望通过历史文化元素解决现实问题。

史阳老师主要负责“东南亚传统文学/民族文学与东南亚传统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一子课题。他从项目的可操作性出发,对该子课题进行重新定义。通过东南亚民间故事文本,探索文本内部规律性以及对当地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反映和影响,运用文学作为认识东南亚社会的通道和工具。目前,该子课题处于组建团队阶段,结合过往几个学期学生在“东南亚民间文学”所做的课堂报告和期末论文,筛选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篇章进行相应指导和修改。该子课题计划覆盖更多的东南亚国家以及文类,并进一步统一范式,最终列出八到十个专题。

 

  • 讨论该项目其他注意事项

1. 项目规模情况说明:目前课题组将项目分为四个子课题,计划最快明年结项。吴杰伟老师负责将项目进展和路线图向中心汇报,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强调在发表论文时切记挂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2. 项目成果篇幅:预计三本研究成果将在15万至20万字左右,博士论文将在10万字以上。

3. 研讨会筹划情况:预计今年十月份举行国内研讨会,通过研讨会对项目成果进行完善。

 

  • 结语

在本次会议上,课题组成员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各自所负责的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共同探讨解决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将对各自的研究产生新的思路和认识有一定帮助。同时各成员还就经费拨款、项目规模等情况进行讨论交流。

课题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