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动态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图像系列讲座第十三讲纪要

20181012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代东方文学插图本史料集成及其研究”课题组承办的北京大学东方文学图像系列讲座第十三讲“西藏唐卡制作传统工艺”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新楼301会议室举行,主讲人是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文化馆的唐卡画师加华先生。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暨南亚学系陈明教授主持讲座,有数十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图一:加华先生在讲座中

 

加华先生首先介绍了个人师承和勉唐画派的简短历史。他本人自六岁开始跟随爷爷学习西藏勉唐派唐卡绘制工艺,家族素有唐卡绘制的传统。勉唐派在西藏众多的绘画派别中可谓是最年轻的一派。它的创始人是15世纪的勉拉·顿珠加措,他和另一派钦则派的创始人钦则钦莫都师从于后藏地区著名的画师桑巴·扎西杰布。勉拉·顿珠加措不仅绘画技艺超群,还独创一派,编写了一部绘画、雕塑艺术著作《造像量度如意宝》。

接着,加华先生介绍了拜师学艺的传统和唐卡绘制的基本功。画师和学徒通过亲友的恳请推荐而互相联系,建立师徒关系。画师免费倾囊相授,对学徒的道德品格要求极高。此外,画师还要求学徒尊师重道。具体来说,要敬重上师,诚心皈依藏传佛教,掌握藏语文,在唐卡制作过程中在身语意三方面要纯净无染。第一次教学的时间选在一个吉日的早上。除了绘画工具外,学生还要准备一条洁白的哈达以表礼数。学徒向画师磕三个响头后,就开始正式的学习。

初始阶段,学生在墨板上进行绘画练习。墨板是涂满黑色墨水的木板,上涂酥油或清油,以及炉灰。在墨板上作画,稍一不慎,便会将先前所画的擦掉,因此这一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最开始通常是在画好十字中心线的墨板上学画释迦牟尼的头像。这一阶段的练习大概需要两到三个月,只有练好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下一步学习画肉身像,即不穿法衣的尊像。先学释迦牟尼的肉身像,之后再学相对复杂的四臂观音、度母、金刚手等的肉身像。这一阶段要求掌握度量经的比例要求。学生掌握画肉身像的方法后,进一步学习有法衣的尊像,之后再学习景物以及尊像身上的装饰。画师根据自己对于学生水平的满意程度决定学生是否开始纸上的作画练习。纸上练习阶段,作画内容的学习顺序与墨板阶段一样,但不再使用简单的十字中心线,而是要绘制精细的格位,度量要求更精密。为了让听众们对学画的过程有更生动的了解,加华先生还展示了一些学生的纸上作画练习。

接下来,加华先生介绍了唐卡绘制的几个重要步骤。制作画布:画布的大小根据作画的内容决定。将与细竹竿缝合的画布固定在画框中后,要涂上黏胶和白浆水,再用石头多次打磨,以使画布洁白、光滑、防蛀。制作颜料:颜料主要分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两类。矿石颜料主要有白、黄、红、青、绿五种颜色,它们被称为基础色。其余的色彩需要用基础色互相搭配而成,称为副色,一般有三十二种。制作画笔:有一些画笔市场上买不到,需要自己制作,这也是画师教学的一项内容。笔头使用棕熊、马、狼等动物的毛。制作笔头的技艺颇为复杂,依赖口耳相传,会的人不多。制作好笔头后,将笔头的一端加上黏胶,使用辅助工具固定到笔杆上。给画布上色:要注意涂抹均匀,上色顺序是从外缘到中心,从大块到小块。涂抹完基本的颜色后,有一道醒色工艺。醒色分干湿两种,以湿为主,主要处理的区域是祥云、莲花、天空、佛光、五官等,制造出颜色过渡的效果。接着是勾线定型。主尊的背光以及服饰的纹理图案,则需要描绘金线。最后是开眼,即描绘出尊像的五官。如果一名学徒能够独立给尊像开眼,可算是学有所成。画作完成后,需要进行装裱。装裱的尺寸有讲究,需要考虑整体的视觉效果。装裱的最后一步是在画布背面对应主尊额头、脖子、胸口的部位分别写上“嗡”、“阿”、“吽”三个字母,以净化画师在作画过程中可能有过的一些不净的想法或行为。绘制一幅唐卡,需要画师在身语意三个方面的投入,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绘制时要背诵经文,思想上要绝对虔诚。

图二:讲座后合影

在场的师生听了加华先生的报告后,都表示受益良多,并进行了讨论。讲座在良好互动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