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动态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与图像系列讲座第十四讲纪要

201810141630分,由西藏拉萨象藏唐卡艺术中心唐卡画师曲江扎西带来的题为“西藏唐卡各画派绘画风格赏析”的讲座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新楼501会议室举办。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南亚系系主任陈明主持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廖旸进行评议,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近30位学者、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十数位师生参加了讲座。此次讲座是北京大学东方文学图像系列讲座第十四讲,也是北京大学第二届“文学与图像”学术论坛的活动之一。

曲江扎西是勉唐派唐卡画师,师承自父亲加华,在唐卡绘画上有相当的造诣。他首先介绍了唐卡的表现主题和内容、唐卡的创作人员和师承传统、以及唐卡的功用和使用范围。唐卡可表现的内容很多,佛本生故事、本事故事、文学故事、史诗故事、历史场景、著名宗教人物、国王、本地神话传说等都可以被作为唐卡描绘的内容。唐卡多由佛教出家弟子创制,一方面显示崇敬,另一方面,因为唐卡绘制技艺传授上多采取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老师也不愿意把绘画技法传授给俗弟子。不过随着近年来随着唐卡绘画学校慢慢创建,这一状况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唐卡最基本的使用目的就是顶礼膜拜,因此多挂在寺庙中、僧人的僧房中、俗弟子的家中。

目前比较为大家公认的唐卡流派主要有五个,依照出现的时间先后,分别为尼泊尔画派(公元七世纪)、齐吾岗巴画派(公元十三世纪)、钦则画派(公元十五世纪)、勉唐画派(公元十五世纪)和噶赤画派(公元十六世纪)。曲江扎西画师以精炼的语言结合丰富的实物照片,生动、清晰地介绍了各画派的艺术特色。

西藏地区原本没有成型的绘画艺术,直到公元七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大兴修建寺庙之风,新修寺庙中的壁画、塑像都是来自尼泊尔或中原地区的巧匠所制,因此在模仿尼泊尔绘画的作品过程中,产生了“尼泊尔画派”,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了唐卡和壁画两种成熟的绘画艺术。尼泊尔画派的作品通常造像较为简单,身形僵硬,衣物少甚至是裸体,饰物沉重感强,背景简单;画面中央为主佛,客佛安排在四周整齐的方格内。

齐吾岗巴画派于十三世纪由活佛雅堆·齐吾岗巴创立,流行于卫藏地区。这一画派在尼泊尔画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人物肢体描绘趋于流畅自然,服装更具有变化,绘画笔触细腻,色彩大大地丰富起来,背景装饰图案缜密。

创立于十五世纪中叶之后的钦则画派主要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创始人是贡嘎岗堆·钦则庆莫。这一画派在构图上继承了齐吾岗巴画派的特点,擅长绘制怒相神和坛城;人物刻画精妙。造型丰满圆润,肢体相比之前的画派有强烈的动感;背景装饰图案繁密华丽,背景中出现了自然风景;色彩饱满,善用对比色,配色细腻;总体而言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勉拉·顿珠加措创立的勉唐画派是藏区十五世纪后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创始人顿珠加措不仅绘画技艺精湛,而且在艺术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其所撰《造像度量如意宝》一书为各画派所用,作为绘画及造像的度量标准。此画派造像法度经验,线条工整流畅,色调丰富活泼,背景装饰进一步丰富。公元十七世纪,新勉唐画派创立,开辟了一代新风。

噶赤画派形成于十六世纪下半夜,十七世纪以后走向繁荣,主要流行于康区一带。其创始人南喀扎西将勉唐画派传统技法与印度金铜塑像的直接模写结合,人物造型优美自然、大胆夸张,背景描绘和色彩运用等方面则吸收了汉地明代工笔画表现手法,偏重青绿、雅逸清丽。

曲江扎西画师还介绍了集中体现藏民族追求色彩韵律的审美趋向的赤唐、金唐、黑唐等唐卡绘画类目,这些类目中色调组合服从于表现主题的需要,给人以和谐的审美感受。

                        图一、讲座后合影(前排左三穿白色上衣者即曲江扎西画师)

在提问环节中,曲江扎西画师耐心回答了听众的问题。在唐卡与壁画的关系上,唐卡与壁画是西藏美术的两朵奇葩,在绘画理论、绘图技法、图像规范等方面具有许多共通之处,一部分壁画是先绘制在画布上、再贴在寺庙的墙壁上的,另一部分则是直接绘制于墙壁上,这部分壁画要格外注意颜料的调制,防止色彩剥落。在勉唐画派的贡献上,其艺术理论被现在各唐卡画派所遵从,目前唐卡中造像的度量比例均遵从《造像度量如意宝》一书。曲江扎西画师还携带了一幅装裱好的勉唐画派绿度母唐卡,现场带领听众领略其艺术风貌。

最后,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