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动态

阿卜杜·拉哈曼·穆尼弗:小说与历史

 

 

       2005222日,第三届阿拉伯小说研讨会在埃及首都开罗开幕,共150余名埃及国内外作家和批评家与会,文化部部长法鲁格·侯思尼主持了开幕式。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小说与历史”,而被专题研讨的作家是1998年举行第一届研讨会上获得阿拉伯小说奖的沙特籍著名作家阿卜杜·拉哈曼·穆尼弗。

       开罗阿拉伯小说创作研讨会每两年召开一次,被认为是阿拉伯小说领域最重要的一项学术研讨盛事。第一届研讨会专门探讨阿拉伯小说的特色,被标举的作家是1988年度诺贝尔文学将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恰逢他获奖10周年。而后由于中东严峻的政治形势,第二届研讨会拖延到2003年才得以召开,当时恰逢巴勒斯坦裔美国后殖民主义理论家爱德华·赛义德逝世不久,怀着对这位巴勒斯坦移民的崇敬之情,当年的研讨会便冠以赛义德之名,主题也与其思想密切相关:“小说与城市”(见拙文《赛义德专场:阿拉伯小说与城市的研讨》,《国外文学》2004年第1期)。

       今年,组织研讨会的学术委员会选择了“历史与小说”这个主题,是考虑到阿拉伯社会近年来经历的社会变迁中充满了文化与政治的论争,一直难以绕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问题,难以回避自我与他者的问题,以及公正与民主、改革与创新等问题,这些问题在阿拉伯小说中极力要探讨的问题,阿拉伯现代小说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过同历史的纠缠,因为当下的压力、挑战和冲突都离不开历史。阿拉伯作家只能在过去(历史)的基础上解读现在,为了当代的利益去解释过去。每一个特异的历史时刻都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历史事件的时间与界限,解释历史事件的滞后,及其阻碍未来的消极作用等等,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以及历史书写的机制等。

       研讨会的核心议题涉及了一系列问题:小说与历史的形式问题,介于历史和神话之间的小说,历史小说本质的界定,小说家在处理历史事件与历史事实时所具有的自由度,处于历史本身与各种不同叙述之间的历史事件,阿拉伯历史小说的转变,历史小说的类型等等。此外,向大会提交的论文中,还有一些是对历史小说的应用分析,以及阿拉伯历史小说与世界文学的比较研究。

       作为一个学术研讨会,应该说这次研讨会的规模是比较大的,但是埃及文化最高委员会秘书长贾比尔·欧思福尔认为还不够大,因为阿拉伯的作家和小说家人才辈出,组委会向很多有影响的作家和评论家都发出了邀请,但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因故不能出席。

       由于上一届的研讨会上,获奖的作家孙欧拉·易卜拉欣拒绝领奖,有些人对本届的颁奖场面是否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表示担忧。对此,欧思福尔指出:文学家们不是自荐获奖,为了评奖专门组成了一个委员会,只有他们有权推荐提名,经过多次开会讨论才评出最终的获奖者,评奖委员会还要写出报告,说明授予大奖的理由。本次被提名的有爱德华·赛义德,黑里·沙乐彼,巴哈·塔希尔和贾马鲁·黑塔尼等作家,但最后获奖的是苏丹作家塔伊布·萨利赫。

       塔伊布•萨利赫1929年出生于苏丹西部麦尔瓦地区一个中等阶层的农村家庭。他就读于喀土穆大学,并曾当过一段时间的教师。后离开苏丹,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国际关系,并获得学位。曾任职于BBC电台阿拉伯语节目部,70年代中期担任卡塔尔宣传部长。80年代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后来经常往返于欧洲和阿拉伯各国。其妻为英国人,育有三女。主要作品有《宰因的婚事》(1962,)、《迁徙北方的季节》(1966)、《班德儿•沙赫:马尔尤德》(1976-1977)等中长篇小说。代表作《迁徙北方的季节》(有两个中文版本:张甲民、陈中耀译《风流赛义德》和李占经译《移居北方的时期》)不仅在阿拉伯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得到西方评论家的认同,曾多次再版。

(林丰民/开罗报道)